带娃不是老人的义务,别让他们成为那“20%”

       11月3日,微博热议话题里有个这样的词条:“老人帮忙带孩子需要给辛苦费吗?”在这个话题的讨论中,又引出了老人帮忙带娃是不是义务的问题。从法律上来讲,抚养孩子是父母的义务,而不是“父母的父母”的义务,老人更不是家里的免费保姆。


       现在城市生活压力大,许多家庭都是双职工,家里的老人便成了带娃的最佳人选。


       然而,愿意帮忙带孩子的老人们,总会因为教育方式“不科学”、对孙辈照顾不周等引起子女的抱怨甚至争吵,老人在这些矛盾中或爆发或忍耐,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出于对骨肉的疼爱和宽容,老人们都会选择后者,即便爆发也只是一时的,忍耐才是常态。在一次又一次的忍耐中,老人的精神压力倍增,带来的是比身体劳累更严重的后果——抑郁症。绍兴市中心医院心理医生全艳玲老师,曾在关于老人抑郁的采访中表示:患抑郁焦虑症的老人中,大概有七成以上都是带孩子引起的。

      

       “老漂”族退休后本应该过着轻松又惬意的生活,但他们背井离乡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面临着听不懂方言、不习惯当地饮食和气候、难以融入新的社交圈等各种问题;为了照看好孩子,他们往往会选择牺牲自己的兴趣爱好。原本许多老人的退休生活是唱歌跳舞,游山玩水,而一旦到外地给子女带娃,这些休闲活动便不见踪影,每天的生活都被孩子和家务所充斥,内心就将自己简单定位成管小孩的,这使他们极易产生孤独感。央视纪录片《姥姥》中帅虎的姥姥,从漯河到郑州,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子女上班后,身边没有人交流谈心,每天除了做家务,更多的时候便是抱着不会说话的外孙坐在那儿发呆。

      

       隔代养娃矛盾也多。年轻父母崇尚科学养娃,信奉育儿专家;老人是经验至上,认为自己既然能带大子女,就能用同样的方式带大孙辈,其中的矛盾必然不少,老人可能因无心之失而“受伤”。

      

       除此之外,带孩子给老人带来心理负担的原因还有很多,例如,山东63岁阿姨三年连带俩娃,又管孩子又忙家务,每天累得腰都直不起来,晚上带孩子睡觉也不敢睡太沉,原本的作息时间被打乱导致休息不好从而患上了抑郁症;纪录片《姥姥》中有位姥姥在外孙发高烧时想给他盖上棉被发汗,女儿看到后却觉得母亲是在给自己添乱,等到女儿和外孙去医院后,姥姥独自在家自责……

      

       老人帮带娃不是责任更不是义务,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子女,为了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为了替他们分担一些烦人的琐事。“帮是情分,不帮是本分”,子女无权要求和责怪他们,不能让他们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最后成为那20%里的一员。█张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