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酸枣

       ■陈志宏(江西)


       二十岁那年,在赣南求学,不经意间,尝到家住南康的同学带来的妈妈手作零食,一吃忘不掉。惊问:“这是什么东西,太好吃了!”同学答:“南酸枣糕。”


       毕业后,分配在省城工作。那年秋日,与好友何同学漫步人民公园,走到几棵硕大的南酸枣树下,浓荫匝地风落果,捡起几颗,深情凝视,上学时初尝南酸枣糕的情形历历在目,那奇妙滋味不断在心里翻腾,嘴边涎水滋滋往外冒。这就是南酸枣?不由得,视为圣物。


       去年,重上井冈山受训,夜游天街,才知道南酸枣在这里有一个别称——五眼果。剔尽果,只见圆溜溜的南酸枣核上长了五个小洞,像树上精灵的小眼睛。


       上网查资料,南酸枣的身世颠覆了我的认识。原来,它不是枣,只不过长得有点相像而已,与枣树完全不搭界。它属于漆树科,与产漆的植物才是亲兄弟。


       也许是对南酸枣糕情有独钟的缘故,多年前,创作了一部近两万字的短篇小说《南酸枣》,2014年秋天在山西《朔风》文学杂志发表。在我三十余年的创作历程中,第一次发表小说,具有标志性意义。欣喜之余,平添一抹对南酸枣的感恩之情。


       从果实南酸枣到小说《南酸枣》,再到丛书“南酸枣”,一步一步刷新了我对它的认知,拉近了我与它的距离,让我怎么亲近也不够,怎么爱也爱不完。


       俗话说,做好一件事很容易,坚持长期做好事,就难了。江西省杂文学会迎难而上,几十年如一日,把出版会员著作的工作坚持不懈,做实做好,做出成效,成就了江西文学界、出版界的引以为豪的“南酸枣”文学品牌和“南酸枣”文化现象。


       “南酸枣”不断激励作家勤勉笔耕,励精创作,描绘时代风华,弘扬赣鄱文化。对此,陈世旭老师给予中肯的评价:“江西省杂文学会……凝聚了一大批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心志高远、颇有成绩的杂文作家,开拓出江西杂文写作的宽阔而坚实的道路,成为江西文学队伍和文学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理论认为,“南酸枣”具有清热、消食、明目、治疮毒和养心安神的功效,果实的“五眼”,对应了五大功效,妙不可言的缘分呢。从“五眼果”的中医疗效,对照第七辑“南酸枣”丛书的五大阅读功能,内里别有洞天。


       一是清热。祝国华的《指缝里的时光》、王治川的《话说南昌话》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读一遍,有烈酒浇过胸中块垒的舒适与惬意;二是养胃健脾。周晓霞的《岁月亦可随身带》、徐建星的《浪花拍岸》像午餐后的一杯酸奶,读后养胃健脾,连晚饭都可以多吃一碗;三是明目。程彧的《却话西山夜雨时》、聂清荣的《孤山夜语》、张应想的《赏心乐事》,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壮美的时代画卷,读来有明目清心的良效;四是治疮毒。吴敏的《缺的艺术》、吴慕林的《闲言碎语》、吴黎宏的《陶渊明辞职的猜想》秉持杂文一贯的文风,用文字治疮毒,体现了一名杂文家对现实社会的高度关切,对人性良善的深入探究,对社会道义的孜孜追求;五是养心安神。邹鹰的《时光的侧影》、张新冬的《县城简史》用朴实无华的语言,书写时代感悟、故乡亲情、家庭温馨和旅行见闻等,把五彩世界和人情的温度,刻画得淋漓尽致,让读者在翻页之际,做了一次心灵SPA,养心安神,享受人世美好。


       第七辑“南酸枣”丛书像秋日的野菊花,一朵一朵明艳的黄,灿了秋色,悦了人心。一套12本集子映照了人世的美好、人性的温情,彰显了杂文特色,弘扬了江西文化,体现了省杂文学会的时代责任和历史担当。


       在江西,南酸枣不仅是一种地道的客家零食,更是杂文的代名词,那酸酸甜甜的味道,治愈系的风味,于万千读者而言,有明目安神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