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台依旧在

       ■周彪(湖南)


       从库车前往罗布人村寨的高速公路上,当路牌上的“轮台”两字扑入眼帘时,我有一种神交很久却初次谋面的感觉,内心深处的激动和喜悦奔涌而出!


       轮台,轮台,岑参笔下的壮阔边塞,陆游梦中的铁马冰河,就这么突兀地呈现于眼前,说实话,我没有一点心理准备。我知道,岑参笔下的轮台在遥远的西域,在高中的课文里让年轻的心神往和好奇的所在,但具体在哪个地方,只能从课文注解里去脑补。在我的想象中,轮台的地理标志应该有“北风卷地白草折”——茂密的杂草,“瀚海阑干百丈冰”——一望无际的沙漠,“千树万树梨花开”——成片成片的树木,当然还有高耸入云的天山,以及坚固的军事堡垒。可在飞驰的巴士上却看不到一星半点岑参笔下的风景,高速公路的两边是无边无垠的灰褐色沙砾地——近似于戈壁的沙石土三者的结合体,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的干燥、寂静,没有树木,没有绿洲,偶尔能见到一些不知名的低矮植物,零星地点缀着这一连片的荒漠;天山山脉呢,则在遥远的天际线处若隐若现。


       眼前一切,无论如何都和岑参笔下的诗句联系不起来。是的,联系不起来才正常。一则是我们阳历6月中下旬来到此地,冬天的痕迹早已无影无踪,既无“北风巻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奇异感受,更无法想象“瀚海阑干百丈冰”,“风掣红旗冻不翻”之苦寒。新疆的市州县行政区域有一个共同特点:地广人稀,轮台面积1.4万平方千米,差不多有海南省一半大,我们经过的这一片只是轮台县人烟稀少的一隅,和一千二百多年前岑参的戍守地相距遥远。当年岑参供职的都护府具体在何处?至今是一个历史疑案。轮台县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西部,是古西域都护府所在地,依然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岑参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城堡究竟在哪里,并不重要。一千多年了,沙尘吹拂,鼓角争鸣,铜墙铁壁也会变成废墟,重要的是我们的先辈一代一代在这片苦寒之地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还有穿越时空的英雄豪气与家国情怀!


       书生从军报国是大唐的独特风景,构成了大唐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基本格调。“丈夫誓许国,慷惋复何有。”“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杜甫笔下叱咤风云、定鼎天下的李世民就颇具书生风采,若把“书生”替换诗中的“丈夫”,可谓境界全出。书生从军造就了一批边塞诗人,岑参、高适、王翰、杨炯是典型代表。岑参的特别之处在于以进士之身、两赴边塞,以诗言志、青史留名。史载:天宝三年(744年),岑参进士及第,守选三年后获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掌书记是节度使的机要秘书,判官是节度使的行政、军事助理,都是低级职位,但却是在军队晋升的必要台阶,岑参后来当上了一州刺史,应当是得益于边塞的历练和积累。如果不是英年早逝,他有可能成为大唐中期一颗熠熠生辉的将星。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无论从军的书生是出于功利目的还是报国情怀,勇于身赴边塞、亲历苦寒,敢于执戟黄沙、横戈大漠,就是顶天立地的英雄豪杰!永远值得后世景仰崇拜!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岑参逝去千年后,又一个名副其实的书生左宗棠,率领数万大军入疆平叛,犁庭扫穴,廓清西域,功载青史、彪炳千秋!


       轮台依旧在,长念左公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