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恶,且苟活:何凤山和他的“生命签证”

       文/二大爷

       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往往是让人难以逾越的鸿沟。每一个或无法沉默、或慷慨激昂的正常人,难免都会经历这样的奚落:你总是在批评那个不会下蛋的母鸡,你下个蛋来看看?有本事你滚出鸡笼?


       我们是人,不会滚,显然也无蛋可下。那么,当你面对悲愤却又无力改变的局面,陷入焦灼而又不能熟视无睹的折磨,你能做的是什么?


       民国外交家何凤山先生在1938年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的时候,任民国驻奥地利总领事。


       当时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正在逐步升级,大批犹太人已被送入集中营。而留下的犹太人想要离开,又苦于拿不到签证。因为在1938年的国际难民会议上,国际社会尚未认识到纳粹种族灭绝政策的恶毒,普遍拒绝接受犹太难民。在这种艰难的形势下,无论是从考虑自身安危的角度,还是从服从职业要求的角度,何凤山都可以选择当一个旁观者。


       但不愿意见死不救的何凤山思虑再三,不顾上司的反对,在维也纳领事馆向数以千计的犹太人发放了前往上海的签证。一个签证就可以拯救一条人命,因此这些签证也被称为“生命签证”。


       根据目前已发现的档案,仅仅在1938年6月至10月之间,何凤山就向犹太人发放了1700多张“生命签证”。


       17岁的犹太青年艾瑞克在被五十多个领事馆拒签后,找到何凤山碰运气,结果何凤山一次性给了他整个家族二十多张签证......经他拯救的犹太人,有后来成为爱乐乐团首席小提琴演奏家的海因茨、有美国前财政部长布鲁蒙赛尔、现任犹太人组织秘书长的亿万富翁伊斯雷尔......


       他的行为当然逃不过纳粹的眼睛,纳粹以维也纳领事馆是犹太人房产的理由,将领事馆没收。在民国政府拒绝出资租房的情况下,何凤山自掏腰包,租了一套小公寓继续办公,坚持发放“生命签证”,直到被民国外交部记过警告。


       2000年,已经去世的何凤山被以色列政府追授最高荣誉:国际义人,并在耶路撒冷为其建纪念碑,上书:永远不能忘记的中国人。


       事实上,我相信我们大多数人的情况,要比这个故事中的主角在当时面临的绝境要好得多。虽然我们也难免会诚惶诚恐,会不知所措,会沉默以对。但是,我们还可以选择有限的表达,那些躲在背后的暗枪,断然不敢发射。


       因为,有人比我们还要恐惧。历史的长河中,辉煌会有重复,会有遗忘,但是,人性无声的坚持、良知的光辉,越是黑暗,越能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要因为多数人跪著,就要弯下自己的膝盖;不要因为同情有危险,就要走向违背良知的方向;不要让利益遮盖我们的眼睛,不要因为无法改变而同流合污。那些怀疑光明,讥笑追求光明的声音,从古至今,多如牛毛,光明仍在,怀疑与讥笑却无一例外的消失了。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如果不能山呼海啸,那我们就只需等待。用一言一行为践行正义者、为保持良知者壮胆助威,总有那么一天,貌似强大的会倒下,貌似永恒的会演灭。你看历史饶过谁。


       不作恶,且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