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医患纠纷需标本兼治

       《北京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规定》2020年7月1日正式施行,近日,北京市公安局和北京市卫健委通报了法规实施一年以来的成效。据介绍,北京市三级医院已实现安检全覆盖,262家医院安装了“一键报警”装置,86家医院配备了人脸识别系统。(7月16日 央广网)


       毫无疑问,此举真正将医院安全保护落实到了实处,值得赞扬。近年来,医患矛盾冲突不断,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在医院当众打、砸、围攻医生的场面时有发生,严重的医闹甚至会“你死我活”,危害双方的生命安全。北京多家医院实现一键报警,配备人脸识别系统,无疑是给医患纠纷打了一剂“镇静剂”,给医生诊疗,患者就医提供了一层“保护伞”。不过,健全警卫机制是基本保障,也是最低要求。从根本上遏制医患纠纷,还需重建医患信任关系。


       早在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正式施行,医闹就已正式入刑,其中规定:“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尽管法律明确,恶性医闹现象依旧屡禁不止,种种案件以“血”的代价告诉我们:遏制医患纠纷,还需从医患信任的根本出发。


       医患信任,离不开医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面对病人及其家属,医生要多一些耐心。病患遭遇疾病困扰,难免身心受挫,精神慌张,医生作为专业人士,悉心做好诊疗工作,耐心告知病情,更要确保医患之间信息对称,才能有效防止病患情急之下“犯糊涂”,酿成医闹事故。面对医生,患者和家属也要多一些尊重。听候医生诊疗,配合医生工作是病患的首要任务,除此之外,更要学会提高自身素质,尊重医学、尊重医生,莫以情绪度人,莫以情绪害人。


       医患信任,更需医疗体制改革发力。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章滨云曾表示,医疗纠纷从宏观层面看是体制问题,反映的是优质医疗资源缺乏和医疗保险和保障水平不高的问题。而每一件具体的医患纠纷案件,便是宏观体制问题的微观呈现。改革医疗体制,为医生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为病患提供更便利、实惠的就医条件,是构建医生与患者良好的信任关系的基石。█袁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