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武汉市民内心独白:紧张、恐慌之后我们必须学会坚强

       文/华夏早报特约记者 王小华

       庚子鼠年农历正月初二。

       武汉封城第四天。

       天气阴。

       今天是新年里的普通一天,对于在家宅了一个星期的我们一家来说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我晚上要到单位值班。相较现在的疫情,任何一次出行都要慎重对待。

       一大早,老婆就开始为我准备晚上去单位值班的用品:口罩两个,一次性雨衣一件,手套三双,被套一床,换洗的外套和裤子各一件。老婆要求按照流程操作如下:出门后先戴上一次性口罩,然后外面套一个N95口罩,戴上一次性手套,到单位后,衣服外面罩上雨衣,然后开窗透气,再开空调,最后用被套包住晚上休息用的沙发。值班结束后将外套裤子更换后直接扔掉,手套也扔掉。晚上七点半,我带着老婆的嘱托出发了。出门的那一瞬间,感觉没有平时的那种轻松。



       下楼后,打开百度地图,导航提示从武昌区南湖家里到江汉区常青五路的单位一共20公里路程,沿途要经过这次疫情的爆发点——华南海鲜批发市场,要从紧挨着它旁边的金墩街到达单位。开车行驶在华灯初上的宽阔大马路上,百般滋味涌上心头。平时这个点到处都是一片喧嚣,车水马龙的场景。今天一路上没见着10辆车,恍惚间,有一种穿越到一座无人城市的感觉。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一路悄然前行,只能看到路灯不停向身后奔跑然后呼啸而过,诺大的城市,变得如此空旷,寂静,真会让人产生不适的感觉。一个小小的病毒,会让一个拥有千万人口的城市变得如此脆弱,似乎轻轻一碰,就会碎掉。车子经过一个个灯火通明的小区,不经意间甚至可以看到映在阳台上的人影,这才让思绪回到现实:原来我们都在。这座城市只是生病了,我们都在静静等待,期待好消息能快一点到来。

       值完夜班的第二天一大早,我回到了隔离点:离家不远的一个小区,平时是给爸妈住的房子。爸妈也是因为疫情越来越严重,年前和侄女一起回老家了。

       侄女是在农历腊月二十六日下午来武汉的,当时的计划是全家在武汉过年。当时官方播放的新闻不是特别严重,我们一家人还是坚持出门戴口罩,在爸妈家吃完饭后,我就带儿子和侄女回自己家呆着,基本上不出门。

       到了腊月二十七日,官方播报的消息越来越严重,我联系了一个亲戚说是下午要开车回老家,车上还多一个位子,我跟哥嫂联系说是要不把侄女送回来,今年好像情况不太好。反复打了好几次电话后,哥嫂表示还是来武汉过年,就不坐火车了,联系了当地客运的7座商务车,相对安全,过完农历新年后和在武汉的亲戚一起开车回老家。晚上,网上的消息传得越来越紧张。嫂子反复打电话跟我沟通,要侄女还是回老家,担心到时候武汉严格限制进出城后,回不了家。想了各种办法,最后在网上联系了当地客运的商务车,买了腊月二十八日的三张车票,爸妈送侄女一起回老家。第二天早上,我开车带上全家人,首先送老婆去上班,因为她们公司有人疑似感染,就没坐班车上下班了。然后把爸妈和侄女送到和客运司机约定好的武汉火车站附近的杨春湖加油站,送他们上了车。

       第二天,1月23日,农历腊月二十九,武汉宣布,封城。

       这个农历新年,就这样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变得阴云密布。

       现在回想起来,元月二十号之前,对于网上爆的各种关于武汉疫情的帖子,大多数武汉人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是因为官方没有做出及时正确的引导,我们的生活都还处于喜迎新年的一片祥和的氛围之中。谁都不知道一场灾难正在或者说已经来临。甚至在这之前我们部门还聚餐了一次,餐厅人满为患,还有好多人在拿号等位子。当时部门的一位同事就说她之前去学校开家长会时,学校要求每位家长都必须戴口罩,疫情可能严重了。当时,我们在坐的所有人都不会想到事情会演变到今天的样子。

       现在想来还有些后怕。

       封城后的日子,每天呆在家里百无聊赖。算上年前我们自觉隔离的时间,在家足不出户的时长已经超过了半个月,半个月的时间感觉每天都是度日如年。封城这几天,我们的作息时间也彻底打乱了,午觉时间基本能顺延到晚餐时间,晚上休息时间都是十二点左右。我们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与疫情相关的方方面面,手机不断刷新新感染的人数,看得人心惊肉跳,堵得慌。愤怒、失望、悲伤的情绪时而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我们就像一个旁观者正清楚地看着这座城市正在发生的一切,政府就像是一个被击懵了的系统,出现了短暂的“死机”,全面瘫痪,“重启”后又只是被动地不断解决被媒体曝出来的一个又一个问题。

       按下了葫芦又起来了瓢,政府根本无暇沉着、冷静地想明白如何才能确保系统正常、正确地运转。医疗系统该怎么做,后勤保障该怎么做,全国人民不断驰援武汉的物资、人员如何快速有效地分配,下沉到各个社区,具体到每一户人家的日常生活供应如何保证等等问题,最终汇总在了一起就是,整座城市已经乱成一团了。

       想来,作为正处在风暴中心的领导干部们也可能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吧,但是这并不能作为一种托辞。作为一个人口千万级的超级城市的领导者应该也必须要具备与之相匹配的才能,在灾难来临时能够尽可能地保护每一位市民。

       这才是该有的担当。

       我想此时也不宜太多的宣泄这种愤懑,公道自在人心吧。希望能早点听到好消息,这时候出现的任何一点好消息都是天大的好消息。

       正月初三晚上,老婆跟我打电话说,听到了吗,刚刚大家都打开窗户开始唱国歌了。

       遗憾的是,我住这里没听到。

       但是我的眼眶确实湿润了。

       我能想象得到这种令人热血沸腾,泪流满面的场面。

       相信这是大家在沉默中传递着一种力量,一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力量。

       这也正是我们深爱这座城市的理由。

       加油!武汉!

       加油!中国!